為機床行業做最好的輔機 ——訪煙臺開發區博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慶學

【編者按】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浪潮下,中國機床行業正從技術追趕邁向創新引領的關鍵階段。為探尋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世界制造技術與裝備市場(WMEM)》編輯部以“堅守與突破”為主題,針對企業轉型升級實踐開展系統調研。本系列專訪聚焦部分主機制造商與功能部件企業,深入解析其在研發創新、質量管控等領域的探索與成果。通過透視企業如何平衡長期技術積累與短期市場響應、如何突破核心部件壁壘、如何構建可持續的創新生態,我們希望為行業提供可借鑒的發展范式,見證中國機床行業企業在向中高端領域邁進過程中的持續突破。
在2025年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2025)上,國內機床輔機企業競相展示其在排屑過濾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成果,彰顯了機床輔機領域的創新活力。煙臺開發區博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森科技)攜其“機床冷卻凈化系統”智能化升級的核心方案亮相——正壓紙帶過濾機、智能型自動補液裝置及車間集中排屑過濾系統,集中呈現了公司在切削液過濾技術與金屬切屑自動化綠色化處理方面的創新實力。
為深入解讀博森科技的創新實踐,我們近日走訪了博森科技位于煙臺開發區金沙江路的生產基地。公司創始人周慶學董事長(下文稱為:老周總)熱情接待了我們,詳細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歷程與未來藍圖,分享了其專注專業、對標國際、持續創新的發展理念。

一、從零起步的奮斗之路
回望創業起點,老周總的思緒回到了1992年。那時,他放棄了黑龍江國有企業的技術崗位,舉家遷至煙臺工作。自幼受家庭熏陶對機械的熱愛,在次年4月的北京機床展(CIMT1993)上為他點燃了創業的火花。
“展會上看到國產數控機床剛剛起步,而這類機床必須配備排屑過濾設備,”老周總回憶道,“這無疑是一個絕佳的輔機市場機遇。當時生產廠家屈指可數,我當即下定決心投身于此。”
說干就干。1993年5月,懷揣僅有的1550元啟動資金,老周總創立了博森公司(原名:煙臺開發區博森機床輔機有限公司)。創業維艱:公司最初僅有15名員工,蝸居在煙臺開發區珠江路旁一處240平方米的租賃廠房里。彼時,中國機床行業核心技術依賴進口,配套輔機領域近乎空白,全國生產廠家不過三家。既無行業經驗可循,又受限于微小規模和微薄利潤,博森的生存壓力巨大。

為了打造出真正滿足客戶需求的輔機產品,老周總事事親力親為。他常常獨自伏案于繪圖板前,一筆一畫精心勾勒設計圖紙。從產品結構構思、工裝模具研發,到后續產品的更新迭代,這些核心技術工作都由他一手包辦。
“公司剛起步,所有業務都得我獨自奔波,”回想那段歲月,老周總感慨萬千,“出差坐火車,從沒想著坐臥鋪。現在想想確實很苦,但當初感覺好像也無所謂。”
在老周總的帶領下,博森人憑借不懈的努力和奮斗,推動公司逐漸成長壯大。隨著業務穩步增長, 1997年,公司搬遷至松花江路,廠房面積擴展到600平米,員工增至30余人。此時,企業的產品線已初具規模,能夠以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行業客戶的需求,在國內機床行業也贏得了一定的知名度。然而,面對初步的成功,老周總并未止步,心中那份對卓越的追求始終未曾消退。
二、立志比肩國際標桿
這份追求卓越的執著,源于一次刺痛的經歷。老周總清晰地記得:“一家德國同行企業前來參觀,他們走到車間門口,甚至沒有踏入,僅僅駐足一分鐘便轉身離去。對方那不屑一顧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我,至今難忘。那一刻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生產出與德國品質比肩的產品,趕上他們!”
這次經歷對老周總觸動至深,讓他深刻領悟到:唯有將產品做精做專、將企業做強,才能在行業中贏得真正的尊重與話語權。
基于多年的實踐與思考,他提出了“為機床行業做最好的輔機”這一核心企業理念。通過建立標準化質量管理體系、嚴格把控供應鏈等舉措,并加大先進設備投入,引進了首臺激光切割機,博森科技的產品品質實現了穩步提升,陸續贏得了包括濟南二機床、沈陽一機床、大連機床、寧江機床等在內的當時一批國內知名企業的認可。
2007年,一家在華設廠的德國知名機床主機企業想在國內尋找輔機配套供應商,最終找到了博森科技。經過仔細考察和嚴格的樣機驗證,博森最終達到了對方要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這次合作讓老周總切身感受到了德方近乎嚴苛的質量標準。
“與這家德企的合作堪稱‘扒層皮’,”老周總形容道,“從焊縫間隙、漆膜厚度、配色方案到標牌細節,嚴苛的要求滲透到每一個環節。初期確實倍感壓力,但正是這種近乎偏執的標準,倒逼我們實現了質的飛躍:為此我們重建了涂裝工藝體系、完善了質量檢測流程...”
老周總坦言,正是這段與德國企業的深度合作,才使博森的產品品質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躍升。

隨后,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機床主機企業開始陸續采用博森科技的產品,其優良的品質和企業美譽度得到了廣泛認可。伴隨產品和技術獲得突破, 公司經營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博森科技的產值首次突破1億元。更為重要的是, 2011年,博森科技受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委托,獨立起草了行業標準——《數控機床自動過濾裝置》和《數控機床自動排屑裝置》。該標準于2014年7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填補了國內排屑過濾行業在技術標準、鑒別標準上的空白,公司行業領先地位得到進一步確立。這些都為公司后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開啟智能化新篇章
2015年,博森公司迎來了第二代掌舵者——總經理周博。子承父業、擁有海外留學經驗的他,為博森注入了新的管理理念。他運用現代科學理論,確立了文化、品牌、管理、創新“四位一體”的先進管理體系。
伴隨機床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排屑過濾設備領域的技術創新也步入快車道。在此背景下,總經理周博在傳承企業核心理念的基礎上,前瞻性地提出“為機加工行業提供最優化的排屑過濾解決方案”的新使命,并致力于打造“智能化、現代化、綠色、安全、舒適”的智能工廠。
為實現這一宏圖,他力推數字化管理變革。在其主導下,公司成功構建了以客戶需求為源頭的“一體化數字云工廠平臺”。該系統貫通了從客戶需求、下單、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采購倉儲、客戶交付到售后運維的全業務流程,整合了全生產要素與價值鏈,成為行業數字化建設的標桿。
在硬件升級方面,博森科技大力推進自動化生產(如率先應用焊接機器人、機器人智能沖壓生產線);在軟實力提升上,持續深化技術攻關與創新研發。迄今為止,博森科技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累計榮獲國家專利120余項、軟件著作權20余項,為其數字化戰略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這份引領企業穿越周期的定力與遠見,源于老周總三十余年深耕奠定的堅實基礎,以及對機床輔機領域的極致專注。在“專注成就專業”理念深植企業運營中的同時,他始終以包容的胸襟洞察全球行業動向,尤其注重汲取德國、日本等先進國家同行的設計理念與制造精髓。面對技術與市場的迭變,老周總憑借國際化視野與敏銳判斷,帶領博森科技精準把握產業脈搏,將國際經驗融入本土創新,持續推動產品體系升級。
如今,博森科技已形成覆蓋反沖式排屑過濾裝置、高速離心機、立式/臥式紙帶過濾裝置、鏈板/磁性/步進排屑裝置、廢液提升裝置、負壓過濾裝置等全場景產品線,深度服務于數控機床、汽車、高鐵、航空航天、軍工、環保等高端領域。得益于對全球技術趨勢的深刻理解,企業始終以專業化而非規模化為核心。
“多年來,不少人建議我拓展業務領域,但我堅持聚焦一事——做強、做精、做專,而非盲目求大。企業應首先追求核心競爭力,規模壯大應是水到渠成的結果。”老周總表示。
正是這種聚焦戰略與持續創新的疊加效應,驅動著博森邁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目前,公司業務蒸蒸日上。與之相伴的是,生產現場物料擺放得滿滿當當,現有場地已難以承載日益增長的生產需求和智能化升級的遠景規劃。
四、邁向百年企業新征程
2024年11月17日,煙臺博森迎來了里程碑時刻:博森科技新建設的博森瓦爾德智能工廠項目成功封頂!這標志著公司在智能制造領域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作為山東省2024年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該項目占地面積約80畝,規劃建設辦公樓1棟、副樓1棟、大型廠房2棟,以及機器人焊接生產線、智能立體倉庫、涂裝生產線、自動化沖壓線等多條智能化生產線。
在項目現場,內裝工作緊張有序推進,智能立體倉庫已率先安裝就位。老周總介紹:“今年10月之后,老廠的人員和設備將分階段陸續遷至新廠。” 新工廠的投用,將極大緩解當前的產能壓力,為更多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立足新起點,博森的視野更加宏闊。老周總表示,未來博森科技將持續致力于國內外高端裝備制造業自動化智能環保裝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深度開發工業智能環保裝備的重點新增項目。公司將緊抓新舊動能轉換與智能工廠升級的時代機遇,加速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為助推中國排屑過濾行業開拓國際業務構建新平臺,為中國機床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作者: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 李華翔 吳曉健)
